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,又叫壺腹嵴頂耳石癥,俗稱耳石癥,是一種陣發性、由頭位變動引起的,伴有特征性眼震的短暫的發作性眩暈,是最常見的前庭疾病。多見于40-60歲的人,女性多于男性。
耳石癥的病因
耳石癥的病因和耳石器中的耳石脫落有關。由于頭部外傷、或者年老局部結構退化,耳石器內的耳石從原來的位置上脫落,移位到了別的平衡結構內,頭位變動時,引起眩暈的癥狀。
耳石癥的癥狀
潛伏期:頭位變化后1~4秒鐘后才出現眩暈;
旋轉性:眩暈具明顯的旋轉感,患者視物旋轉或閉目有自身旋轉感;
短暫性:眩暈在不到1分鐘內自行停止;
轉換性:頭回到原來位置可再次誘發眩暈;
疲勞性:多次頭位變化后,眩暈癥狀逐漸減輕。
手法復位詳解
1.讓患者縱行坐在床上,檢查者扶頭,頭轉向患耳45°,背后放置一個枕頭以便仰臥時墊肩。
2.快速躺下,墊肩,伸頸,頭放置在床上面,患耳向下,頭后仰45°,至少保持這種位置達30秒以上,直至眩暈消失。
3.將頭逐漸轉正,繼續向對側轉45°,保持頭位30秒以上。在這個位置時,切記不要把患者的頭部后垂過低,否則,容易造成耳石脫落到上半規管內。
4.頭與軀干同時向健側轉90°,維持此位置30秒以上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頭位的旋轉不要大于45度,而且,不要抬頭過高,否則,可能造成水平半規管的位置過低,耳石利用自身的質量下沉到水平半規管內。
5.頭轉向正前方,讓患者慢慢坐起,呈頭直位。
太航醫院北院區內科已通過手法復位為多位耳石癥患者進行治療,效果良好。